加入收藏 | 进销存系统入口
13959189871
活动公告:

2024  HAPPY NEW YEAR , BUSINESS IS BOOMING !  


>>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> 新闻动态 >> 详细内容

大人怎么样跟小孩套近乎,问什么问题比较好?

大人第一次跟小孩子见面都要问: 你今年几岁了呀? 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呀? 或者稍微熟一点的会问: 在班里第几名啊? 在班里有没有喜欢的男(女)生啊? 大人怎么这么词穷啊
这是个很好的问题,我不算是个特别会跟孩子套近乎的大人,而且我也不赞同大人为了接近孩子而刻意问话做事,这不仅为难自己也让孩子反感。所以我从「如何与新认识的小朋友相处融洽」的角度来提点建议。

我们为了和孩子亲近,会绞尽脑汁想一些问题,以此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,但是往往一些问题不仅没有起到拉近的作用,反而会让孩子和你的距离更加疏离。这大致集中在以下禁区。

一:无趣味问题的反复提问。当你提问一个问题之前,你可以先设想这个问题有意思吗?他听到这个问题的几率大吗?例如「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」这种无聊的问题应该禁止。这不仅会挑出孩子和父母间关系的刺,更让一些本身对父母存有敬意的孩子,对你的选择导向产生反感,且这种问题已经无数次的被反复重复过,你觉得孩子会喜欢回答这个问题吗?孩子无论做出什么选择,「落选」一方都会产生消极情绪,如果他不正确面对这个选择而怪责孩子,这有益吗?有些孩子心里面对父母中其中一方不满意,你的这个问题正好是加重了他的不满,而孩子本身对父母双方都很爱,你的问题让他无法回答,这时候加剧了抗拒心理。在这种心理形成的时候,你觉得你的距离会和他拉近吗?

二:社会角色的完成状况。此类问题包括你得了第几名,你拿了什么奖,学习好不好等等。无论是个自信心极强还是极弱的孩子,也不是由一个外人通过对「虚名」的提醒起到积极作用的。我们存在需要激发信心的孩子,但是激发方式绝不是通过拿到什么名次这些虚名,而是对实际操作的认可来实现的。当大人提醒「虚名」,无形中在确立虚名之于一个人生活的「重要性」,而这个目标处理不好往往是消极力量的源头,所以用社会角色的完成状况作为交流的内容需要慎重。尤其对于暂时对与孩子交流还存在不自信的大人,这个是雷区。

以下我建议几个沟通的方向,看有否帮助。

一:见面的时候,先自我介绍。例如:「你好,点点(最好是昵称),我叫川宁,你看我今天穿的一身都是花花,不如就叫我小花花阿姨(最好给自己起一个便于识记的有趣的昵称)吧。」

二:不必一开始就凑上去套近乎,孩子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新认识的朋友。这段时间保持对他善意的关注就可以了。如果你很希望能和这位小朋友交朋友,你可以在这段时间观察他的爱好和性情。

三:你和孩子不要存在套近乎的关系,当你把他当做一个朋友一样去自然沟通,一切便会变得很顺畅,不存在太多技巧。当你觉得自己是个大人,和一个小孩说话,你的思路必定会受到很大的限制。

四:根据孩子当下做的事情进行交流。这个因为会涉及到具体活动不一样,而有交谈的区别。但是走实不走虚这是个原则。例如你看到这个孩子在画画,「你在干什么呢?」这是虚话。「呀,你在画画,我可以看看吗?」这是实话。「太棒了!」(随口一说,而不是真心这么认为)这是虚话。「这花真好看!」这是实话。在孩子身旁光顾着看,这很快就会没有话题。和孩子一起画,可以说的一下子就多起来了......这些话题都是可以通过共事相处挖掘的。

五:真诚对待,哪怕他是个爱被夸的孩子。我经常会看到很多大人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,为了让对方情绪上扬而赞美,哪怕昧着良心,这总会让我感觉非常不舒适。所以如果你真心不觉得可夸的,完全可以找到其他可说的点。问问那辆橘黄色的小车怎样才能跑起来?孩子抱着的小熊叫什么名字?你甚至还可以用现成的材料为小熊搭建一个小房子......这些都会是你和他的话题。

六:生活里不尽是语言,孩子也如此。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只爱说而不爱做事的。当一个孩子聚精会神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,你不必刻意凑上去打断他做事。给大家一个舒适的空间自然的待着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。

最后提醒,如果你做不到象和一个朋友一样的交谈,你大可不必刻意交谈。有时候,孩子会主动向你发问,而相对内向的孩子,也不是预习如何跟他交流,到见面时就能交流融洽的。跟他一起做一件事情,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挖掘共同的话题,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。

童谣童品小南瓜,ilgsks - 提供技术支持